最近在食堂吃饭时,听到隔壁桌学弟学妹正在争论要不要办信用卡。有人说能积累信用记录,也有人说容易透支消费。作为用过三张信用卡的过来人,我翻出记账本仔细算了笔账——其实大学生办卡这事,关键要看三个核心问题:有没有稳定收入来源、能不能控制消费欲望、是否真的需要信用工具。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从银行政策、真实案例、使用技巧三个维度,说透大学生信用卡的"正确打开方式"。
上周特意跑了三家银行网点咨询,发现不同银行对大学生信用卡的要求差别挺大。比如工商银行要求学生必须提供父母担保函,而招商银行只要学信网在读证明就能申请。不过要注意的是,所有银行的初始额度都控制在3000元以内,这个银监会有明确规定。
室友小王去年办了张信用卡,结果双十一直接刷爆额度。后来才知道,最低还款产生的利息是按全额计算的,利滚利三个月多还了600多块。不过也有正面案例,学霸小李用信用卡交雅思考试费,不仅享受了汇率优惠,还攒够积分换了行李箱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结合自己三年用卡经验,给大家整理出这些干货建议。首先,一定要关联储蓄卡自动还款,我就是在忘记还款日栽过跟头。其次,把信用卡额度控制在生活费的三分之一,这个比例既能应急又不会失控。
推荐用随手记或者鲨鱼记账,每次刷卡后马上记一笔。有次我查账单发现被多扣了15元观影手续费,打电话追回来了,这要是不记账根本发现不了。
很多银行周三半价活动看着诱人,但为了凑单多花的钱可能比省的还多。我现在只参加真正需要的优惠,比如每月的话费充值折扣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准备留学的同学注意,VISA卡在欧美更好用,JCB在日本覆盖率更高。记得提前开通跨境支付功能,去年我在韩国刷卡失败就是因为没开通这个。
最后说几个红灯场景。如果经常月底借钱度日,或者有网贷未还清,真的不建议办卡。有个学妹同时用三张卡拆东墙补西墙,最后家长来学校还了2万多,这种教训太惨痛了。
说到底,信用卡就是个工具,关键看怎么用。建议大家在办卡前先做套测试题:能不能坚持记账?能不能区分需要和想要?如果这两个问题都过关,那信用卡会成为你理财的好帮手。对了,最近发现有些银行的校园版信用卡还能积累芝麻信用分,这个对毕业租房挺有帮助的,大家不妨多了解下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