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"友商"这个词,相信很多关注理财市场的朋友都不陌生。但您是否想过这个词到底是谁最先提出来的?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。其实在金融圈里,"友商"更多是指那些既有竞争关系又存在合作可能的同行机构。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银行理财业务大发展时期,当时股份制银行的市场部门在制定营销策略时,常常用这个词来指代其他开展同类业务的金融机构。不过要说具体是哪位大咖提出的,倒更像是行业集体智慧的产物...
现在打开任何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会,总能听到"对标友商产品"、"参考同业定价"之类的说法。这背后反映的是整个理财行业的生存法则:
举个例子,去年某股份制银行推出"智能存款+"产品,结果不到两周时间,五大行里就有三家推出了类似产品。这种"跟随策略"虽然被戏称为"抄作业",但客观上确实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创新速度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普通投资者可能会疑惑:这些机构之间的明争暗斗,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实际影响呢?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把握:
就拿最近火热的"零钱理财"来说,最开始只是某家互联网银行试水,结果现在各家机构都推出了自己的版本。这种竞争最终让投资者可以用1元起投享受过去百万门槛才有的理财服务,这或许就是市场竞争带来的正面效应。
面对机构间的"神仙打架",咱们普通投资人要学会"渔翁得利"。这里分享几个实用技巧:
记得去年有个客户跟我吐槽,说他发现某城商行的同类产品收益率总比大行高0.2%。我建议他先查查该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,结果发现这些关键指标其实都在安全线之上,这才放心选择。这就是理性利用"友商"竞争的好例子。
随着资管新规的全面实施,未来理财市场的"友商"关系可能会出现新变化。个人预测会有这些动向:
最近注意到,已经有机构开始推出"碳足迹理财账户",每笔投资都会显示对应的碳排放数据。这种创新既能满足年轻客群的需求,又符合政策导向,说不定很快就会引发新一轮的"友商"跟风潮。
说到底,"友商"这个概念的存在,本质上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。作为投资者,我们不必深究这个词的出处,关键是要理解它背后的行业逻辑。下次再看到理财经理拿着"友商对标表"讲解时,希望您能会心一笑,胸有成竹地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。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