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发现个怪现象:网贷平台都跟约好了似的,集体推出刷脸秒下款服务。从去年开始,这种"眨眨眼、点点头"就能借到钱的方式突然火遍全网。这背后到底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,还是平台在玩啥新套路?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,聊聊刷脸贷款为啥能成金融界新宠儿,这里头的水到底有多深。
那天刷着短视频,突然跳出来个广告:"不用填资料!不用等审核!刷个脸直接到账!"我盯着手机愣了三秒,这年头借钱都这么魔幻了?仔细想想,生物识别技术成熟后,网贷平台就像打通任督二脉——原本需要半小时的流程,现在压缩到三分钟。
不过啊,技术再牛也架不住人爱走捷径。上个月听个朋友说,他急用钱交房租,凌晨两点对着手机做了个鬼脸,两万块直接打进支付宝。这效率,放五年前想都不敢想。
跟做风控的老王喝酒时他透露,现在网贷平台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?用户停留在注册页超过30秒,60%的人就会放弃申请!这数据吓得我筷子都掉了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"知道为什么都抢着推刷脸贷吗?"老王抿了口酒,"每快1秒钟,转化率就能提高0.8%,搁你你急不急?"这话让我想起前阵子某平台广告词:"比泡面熟得快",真是把当代人的耐心拿捏得死死的。
不过啊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前两天刷到个新闻,有人用3D打印面具盗刷他人账户,虽然平台马上辟谣说自家系统绝对安全,但看得人心里直打鼓。
我表弟就栽过跟头,他说刷脸借钱太方便,半年下来不知不觉欠了八个平台。现在看到手机前置摄像头都条件反射想眨眼。
说到底,技术本身没有对错。关键看咱们怎么用。跟金融专家聊过后,整理了几个避坑指南:
有个数据挺有意思:使用刷脸贷的用户中,25-35岁群体占比58%,这些人既是消费主力,也是负债敏感人群。平台要是能做好风险提示,倒真是解了年轻人燃眉之急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最近注意到,区块链+人脸识别的加密验证开始试点。这技术要是成熟,估计能解决信息泄露的老大难问题。还有平台在测试情绪识别系统,据说能通过微表情判断借款人是否隐瞒重要信息。
不过话说回来,再智能的系统也比不上理性消费观。上周在商场看到个妹子,对着自助借贷机刷脸买包包,那潇洒劲儿看得我直摇头。技术跑得再快,咱们心里那杆秤可不能跟着飘。
说到底,刷脸秒下款就像把双刃剑,用好了是现代金融的及时雨,用岔了就是欲望的放大镜。在这个眨眨眼就能借到钱的时代,或许我们更需要练就眨眨眼就能看清条款的本事。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