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不少老铁在后台留言,说自己在网贷平台的黑名单里"躺平"了,试了十几个口子全都秒拒。明明前两年还能偶尔下款,现在怎么就彻底凉凉了?这事儿还真不是平台故意针对谁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说,黑名单用户借款通道被堵死的底层逻辑,顺便支几招破局思路。
要说这两年网贷行业最大的变化,当属各家平台都开始玩命升级自家的智能风控系统。以前那种靠填假资料、换手机号就能蒙混过关的日子,早就一去不复返了。
现在的系统可不是单看征信报告那么简单,我特意找业内人士要了份最新风控流程图:
举个栗子,上周有个粉丝拿新办的手机号申请借款,结果系统发现他最近三个月通话记录里70%都是外地号码,直接触发反欺诈模型预警。这要搁三年前,可能还真让他钻了空子。
现在各家平台都搞起了数据共享联盟,去年成立的"信贷信息互通平台"已经接入157家持牌机构。有个很现实的情况:
你在A平台逾期3天,可能当天下午B、C、D平台的风控策略就会同步更新。有次亲眼看见催收部门的电脑屏幕,借款人最新动态居然是分钟级更新...
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问了:"难道进了黑名单就彻底凉了?"别急,咱们分三种情况来说说破解之道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这类朋友最可惜,可能只是因为某个月忘记还款,结果被系统自动标记。建议操作步骤:
有个典型案例:郑州的李先生同时在8个平台借款,现在每个平台都显示"综合评分不足"。这种情况需要:
这类情况就比较棘手了,但也不是完全没希望。去年新出的政策允许信用修复承诺制,需要准备:
最近跟几个平台的风控总监聊过,他们透露了几个重要动向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以前看重的是还款能力,现在更关注还款意愿。有个数据很有意思:
2023年新增借款用户中,月收入8000元以上的群体逾期率反而比低收入群体高14%。平台现在更愿意借给准时还花呗的月光族,而不是账户躺着几十万却总拖到最后一刻还款的土豪。
现在有些平台开始试点行为信用分,包括但不限于:
听说杭州有家公司,专门分析用户的手机电量使用习惯——经常充电到100%的人,还款准时率比随用随充的人高23%!
虽然整体形势趋严,但部分平台为优质用户留了人工审核通道。需要满足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不过要注意,这些通道的资金成本普遍比正常借款高30%-50%,非必要不建议使用。
跟黑名单死磕不是长久之计,与其到处试口子,不如老老实实做这三件事:
信用修复就像减肥,没有捷径可言。有个粉丝用我的方法,两年时间从黑名单到成功办理房贷,关键就是坚持做好每件提升信用的小事。记住,在这个大数据时代,你的每个行为都在为信用账户充值。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