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收到不少粉丝私信问:网上贷款被骗签的合同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?今天我就结合《民法典》和真实案例,把合同效力认定、维权取证、补救措施掰开了揉碎了讲。特别要提醒,遇到要求"先交钱再放款"的情况,一定先看合同第7条和第12条!
先说结论啊:不是所有被骗签的合同都无效。根据我查到的2023年最新判例,法院主要看这三点:
比如去年杭州有个案子,骗子冒充银行客户经理,用伪造的APP让借款人电子签名。后来查实签约时对方用了远程操控软件,这种明显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,法院直接判合同无效。
上周刚有个粉丝发我他遇到的"砍头息"合同,借款10万到手7万,但合同写着"自愿支付3万服务费"。这种明显超过36%利率红线的条款,根据《民间借贷司法解释》第26条,超过部分法院不予支持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重点来了!很多网贷诈骗都是冒用正规机构名义。上个月深圳警方破获的案子,骗子盗用持牌小贷公司资质,等借款人要还款时才发现钱打给了个人账户。这种情况合同当然无效,但要注意保留转账记录。
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数据,网贷诈骗识别率只有23%。我整理了最常见的套路:
有个广西的案例特别典型:借款人签完合同才发现,每月要还的金额比约定多了30%,仔细看合同才发现写着"信息认证费""风险处置费"等隐藏费用。这种情况赶紧做两件事:
如果真的中招了,按这个流程处理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别急着删APP!先录屏操作过程,特别是合同关键条款、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。有个武汉的判例,借款人靠录屏要回了已支付的"服务费"。
上"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"官网查金融机构代码,或者用"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"查公司注册信息。如果查不到,直接打12378银保监会热线举报。
这里分两种情况:
已放款 | 未放款 |
---|---|
继续还款但要起诉撤销不合理条款 | 立即报警并申请合同无效 |
最后分享几个行内人才知道的技巧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总之啊,遇到网贷合同别急着签字,先按我说的这几个步骤检查。如果已经被骗也别慌,收集好证据及时维权。大家有什么具体案例也可以评论区留言,我帮大家分析!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