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个粉丝在后台留言,说因为网贷和信用卡双重负债被银行起诉了,吓得他整宿睡不着觉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处理过的三个典型案例,发现很多人其实根本分不清正常用卡和恶意透支的界限。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信用卡诈骗罪的"雷区"到底在哪,特别是网贷用户更要注意,别让债务雪球滚成刑事风险。文章最后还会教大家三招实用应对方法,记得看到底!
去年经手的案子中,有个让我印象特别深的:
案例主角:32岁的张先生,网贷平台欠款15万,信用卡透支8万
关键转折:2021年3月开始,连续4个月信用卡账单只还最低还款
致命操作:在逾期后更换手机号,且用POS机虚构交易套现3.8万元
判决结果:被认定"恶意透支"获刑1年半
这个案子有意思在哪呢?刚开始张先生觉得自己每月都还了最低还款,应该不算恶意。但法院调取消费记录发现,他最后三个月有17笔明显异常的消费:
这时候法官就会想:正常消费谁会大半夜买建材?还都是整数?果然查实是虚构交易套现,直接坐实诈骗罪名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根据最高法司法解释,信用卡诈骗罪有四大认定标准:
这里最要命的是第四条,很多网贷用户容易栽跟头。比如:
有个细节很多人不知道:网贷逾期记录可能成为佐证。比如你同时在5家网贷平台逾期,银行会认为你早就丧失还款能力,这时候透支信用卡就可能被认定"明知故犯"。
为什么特别提醒网贷用户?因为大数据时代,你的网贷行为可能成为呈堂证供:
去年有个典型案例,当事人用信用卡套现8万还网贷,结果被认定"以贷养贷"恶意循环,最终获刑2年。法官原话是:"当债务超出偿还能力时,仍通过非法手段维持借贷关系,已具备犯罪故意。"
如果已经收到催收函,记住这三个救命步骤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有个实用技巧:申请个性化分期。根据《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》第70条,实在还不上可以申请分60期。但要注意,这个政策每个银行执行尺度不同,需要专业话术沟通。
有个数据很说明问题:80%的信用卡诈骗案发生在多头负债的情况下。当你同时处理网贷和信用卡债务时,一定要有全局管控意识。
最近发现两个新趋势:
这意味着,以前可能拖半年的案子,现在两个月就能判下来。特别是2023年新上线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,实现了银行和网贷平台的数据共享,想隐瞒负债状况越来越难。
说到底,信用卡是把双刃剑。用得好了是周转神器,用不好就是吃牢饭的定时炸弹。特别是网贷用户更要小心,别让短期周转变成长期灾难。记住:法律不会因为不懂法而网开一面,债务管理必须守住法律底线。如果真遇到难题,及时咨询专业律师,千万别自己瞎折腾!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