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粉丝私信问我,网上那些小额借款是不是真的能“不用还”?这事儿吧,得掰开揉碎说清楚。今天咱们就唠唠哪些情况真的能合法减免债务,高利贷、砍头息、虚假平台这些套路怎么破,还会手把手教你怎么收集证据、找监管部门,最后再送上一份避坑指南。记得看到最后,有你想不到的解决方法!
先说个大实话哈,借钱还钱天经地义,但是!超过法律红线的部分咱可不认。去年有个粉丝借了2万,合同写着36%的年利率,最后法院判决只用还24%的部分,剩下的利息直接免了。
很多人签合同根本不看细则,等发现利息像滚雪球就傻眼了。重点看这三个地方:
· 借款金额和实际到手是否一致
· 月利率有没有超过2%
· 逾期罚息是不是每天超过0.05%
划重点啦!下面这些情况可以直接向金融办投诉,不用自己硬扛催收电话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上周刚帮粉丝处理了个案子,某平台年利率居然敢收58%,直接拿着银行流水+借款合同去银保监会举报,现在平台主动要求协商减免。
法律依据:《民法典》第680条白纸黑字写着,超过LPR四倍的利息不用给!
遇到过最离谱的,合同写借5万,实际到账3万8,还美其名曰“风险评估费”。这种情况直接保留转账记录+通话录音,一告一个准。
去年倒闭的那批P2P,现在还有催收冒充公检法吓唬人。教你们个绝招:
第一步:查平台金融牌照
第二步:上央行征信系统核对
第三步:直接反问催收员工号和公司注册信息
最近整理了2023最新网贷平台黑白名单,发现这3类平台最容易出问题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平台类型 | 风险点 | 自查方法 |
---|---|---|
无牌小贷 | 利息藏猫腻 | 查银保监会备案 |
手机APP借款 | 自动读取通讯录 | 安装时看权限设置 |
社交平台推广 | 虚假宣传 | 截图广告内容 |
要是已经中招了怎么办?别急,跟着这三步走:
① 把所有借款合同、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打包
② 打当地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电话
③ 要求平台出具合规经营证明
为什么明明知道是高利贷还要借?八成粉丝都说过这句话:"当时实在等钱救命啊!"
这里教大家个应急办法:
优先考虑银行消费贷,现在很多银行推出30天免息借款
实在不行找正规持牌机构,虽然利息高点但不会乱来
千万别以贷养贷,那跟跳崖没区别
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:2023年征信系统升级后,正规借款记录会上征信,但那些非法平台的债务,只要依法维权根本不会影响信用。下次再遇到催收威胁上黑名单,直接把这篇攻略甩他脸上!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