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收到粉丝私信问容易贷app靠不靠谱,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个网贷平台的套路。从虚假宣传到收费陷阱,从信息倒卖到暴力催收,整个流程环环相扣。本文结合监管部门通报的典型案例,带你看清网贷诈骗的完整链条,手把手教你守住钱包,避免成为金融诈骗的牺牲品。
打开应用商店,容易贷app那明晃晃的广告词"3分钟放款""0抵押低利率"确实诱人。但仔细想想,这些宣传语本身就是违反银保监会规定的。去年有个案例,某网贷平台用"秒批秒到"做宣传,结果被查出实际放款时间都在48小时以上。
他们还会伪造政府合作背景,比如在官网挂出虚构的"银监会战略合作伙伴"标识。其实查证很简单,登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,输入平台名称就能验真伪。但很多着急用钱的朋友,往往就栽在这个关键步骤上。
填写基本信息时,平台会要求获取通讯录权限和短信读取权限。这时候很多人觉得:"反正只是注册,不给真实资料就行"。殊不知,诈骗团伙通过读取短信验证码,能直接关联你的银行账户。
更隐蔽的是人脸识别陷阱。有些平台会引导用户完成"活体检测",实际上是在采集生物信息。去年曝光的某网贷公司,就违规存储了200万用户的人脸数据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好不容易填完资料,突然弹出"账户异常需解冻"。这时候客服会以保证金、手续费等名义要求转账。记住!所有正规网贷平台都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。
山东李女士就经历过这个套路,前后转了3次共计6800元。直到发现app无法登录才报警,但钱早已转入境外账户。
当你以为只是损失点小钱时,更大的危机才刚开始。这些平台会把你的身份证照片、银行卡信息、通讯录打包卖给黑产团伙。根据网安局数据,每条完整个人信息在地下市场能卖到50-200元。
更可怕的是精准诈骗的二次伤害。诈骗分子会冒充平台客服,以"注销账户"为由实施诈骗。上海王先生就因此被骗走12万,骗子能准确说出他的贷款申请细节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即便你侥幸躲过前面所有陷阱,真正的噩梦可能在逾期后开始。这些非法平台会采用:
去年广东破获的网贷催收案中,有个受害者被迫换了3次手机号,催收员甚至找到他孩子的学校。
面对这些套路,记住这三要三不要:
如果已经中招,立即做这三件事:冻结银行卡→保存聊天记录→拨打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热线。记住,越早行动越能减少损失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写在最后:网贷本没有原罪,但总有不法分子钻空子。保持理性消费观念,选择正规金融机构,才是防范金融诈骗的根本之道。遇到资金困难时,不妨先找亲朋好友周转,或者咨询银行信贷经理。毕竟,再便捷的网贷,也比不上踏踏实实的赚钱来得安心。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