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买房这件事,咱们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价格和产权。最近后台收到不少提问:"看到广告里30万就能买两居室,但说是小产权房,这到底是什么意思?"今天就和大家唠唠这个事。先划重点:小产权房就像商场里的"特价瑕疵品",价格确实诱人,但里面藏着不少门道。接下来咱们掰开揉碎了讲,从法律定义到实操风险,最后再给点实在建议,准备买房的朋友可得认真看。
前阵子陪朋友看房,中介指着沙盘说:"这套比市场价低40%,就是产权性质特殊..."话没说完我就知道是小产权房了。这类房子主要分三种:
有个案例特别典型:2018年深圳某小区,300多户住了十几年,突然被告知要拆迁却拿不到补偿。为啥?因为他们的房子压根没在住建部门登记过。
我二舅当年图便宜买了套小产权房,去年想卖才发现,合同上写的"永久使用权"在法院那儿根本不认。这类房子最大的硬伤是不具备完整产权,遇到拆迁补偿、遗产继承这些大事,分分钟让你傻眼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去年帮粉丝做过资产诊断,发现她买的小产权房挂中介半年无人问津。这类房子既不能抵押贷款,又受政策限制,转手难度堪比登天。有组数据挺能说明问题:小产权房成交周期平均是商品房的3倍以上。
朋友老王家就吃过这个亏,房子便宜买是买了,结果孩子上学要额外交赞助费,物业形同虚设,最要命的是连个正式停车位都没有。用他的话说:"省下的房钱全贴进日常生活了。"
这时候有人要问了:"难道小产权房就完全不能碰吗?"倒也不是,但得讲究策略。我总结了个3×3评估法则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有个真实案例值得参考:杭州的王女士2015年买了套小产权商铺,事先做了三件事:确认地块不在近期拆迁范围、和村委会签了补充协议、预留了20%资金应对突发情况。结果去年政府统一办理产权登记,她反而因祸得福。
如果预算实在紧张,不妨考虑这些合法途径:
以北京为例,去年共有产权房均价是周边商品房的60%,而且能正常落户上学。虽然要摇号排队,但总比买"黑户房"踏实得多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说到底,买房这事就像买理财产品,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。小产权房这个"特殊产品",适合极少数能承担风险的专业玩家。咱们普通老百姓,还是把资金安全放在第一位更稳妥。毕竟房子不单是资产,更是家的载体,您说是不是这个理?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