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人提起高利贷这个词,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可能很多人还不太清楚。其实高利贷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,小到街边的"无抵押贷款"广告,大到某些网络借贷平台,都可能藏着高利贷的陷阱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话题,帮大家认清高利贷的真面目,掌握几个实用的防范技巧。毕竟在理财路上,守住本金安全才是第一要务!
咱们先来给高利贷画个像。简单来说,超过法定利率上限的贷款就属于高利贷范畴。不过这里有个关键点,可能有人会问:"那具体超过多少才算呢?"根据2020年最新司法解释,借贷利率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4倍的部分就不受法律保护了。
现在的放贷人可比电视剧里演的聪明多了,他们不会直接说"我要收你高利息",而是玩起了各种花招。比如有个朋友跟我吐槽,他在某平台借了2万元,合同上写着月息1%,看起来挺合理对吧?结果实际到手只有1万8,说是要扣什么"风险准备金",这明摆着就是变相提高实际利率的典型手法。
再举个例子,有的借贷合同会把利息拆分成好几部分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这么七算八算下来,实际年化利率轻松突破30%,比正规银行贷款高了好几倍!
这里要敲黑板划重点了!根据《民法典》第680条规定,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LPR4倍的部分,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。也就是说,如果已经还了超出的利息,还能通过法律途径要回来。
举个实例:小王2023年借款10万元,约定年利率20%。按当年LPR4倍(14.2%)计算,超过的5.8%利息部分,小王可以通过诉讼追回。
与其事后补救,不如提前做好防范。我总结了几个实用小技巧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要是真遇上疑似高利贷的情况,千万别自己硬扛。记得有位做小生意的张姐,发现利息不对劲后马上联系了法律援助,最后成功将36%的年利率降到合法范围,挽回了近5万元损失。
当然啦,咱们也不是说要彻底否定民间借贷。关键是要把握住两个原则:
比如买房首付临时差个三五万,找亲戚朋友周转可能比随便点个网贷广告更靠谱。实在需要短期周转,也要选择有正规牌照的借贷平台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说到底,理财路上最怕的就是贪快钱、走捷径的心态。高利贷就像个裹着糖衣的苦药丸,短期看似解了燃眉之急,长期却可能引发更大的财务危机。咱们还是得牢记老祖宗的智慧——量入为出,细水长流,这才是理财的真谛啊!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