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朋友在问,办贷款时突然冒出个公证费,这钱到底交得冤不冤?其实啊,这个费用背后确实有它的合理性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,公证费到底保了谁的权益,银行和借款人各自要担什么责任,遇到收费不合理的情况该怎么办。文章里还准备了实用避坑指南,看完保准您再也不会被"隐形收费"搞得晕头转向。
第一次听说要交公证费时,我跟你反应一样:"这不会是银行变着法子多收费吧?"后来仔细研究才发现,《公证法》第11条里白纸黑字写着,涉及财产约定的民事协议确实需要公证。举个真实案例:去年杭州有位张先生,因为没做抵押公证,房子被原房东二次抵押,差点赔得血本无归。
跟银行信贷部的老王聊过才知道,他们系统里有个"奇葩案例库"。有个客户在公证时被发现冒用他人身份,还有个企业主把已抵押的设备再次抵押。所以说这钱还真不是白交的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公证处的收费标准可不是随便定的,根据发改委2019年183号文,像房屋抵押公证按标的额0.12%收取,100万的房子就是1200元。这里要注意,有些银行会把工本费、录像费这些杂费打包进去,记得要分开核对。
说个真事,朋友的公司经营贷到期续签,因为当初做了强制执行公证,续贷手续三天就搞定。反观没做公证的客户,光是补材料就折腾半个月。这里要划重点:《民法典》第693条明确规定,经过公证的借贷合同,诉讼时效是按约定还款日起算,这对银行和借款人其实是双向保护。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不过也不是所有贷款都要公证,信用贷、小额消费贷基本不用。但要是碰到以下几种情况,可得擦亮眼睛:
上个月陪亲戚办房贷,亲历了跟银行battle公证费的全过程。最后通过三个技巧省了800块:
该图源自网友上传
说到底,公证费就像买保险,平时觉得多余,真出事时才知道它的好。但记住,《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》第11条明确规定,所有收费项目必须提前告知。下次签合同前,不妨多问一句:"这笔公证费具体包含哪些服务?"说不定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开支。
取消评论你是访客,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